当前位置:首页 新法家研究
翟玉忠:中国古代经济“三十六计”·渠展之谋 
作者:[翟玉忠] 来源:[作者惠寄] 2017-08-18

 

经济学阐微: 

在世界没有实现政治统一的现实条件下,国富才能国强,国强才能称雄天下。渠展之谋是《管子》作者“官山海”思想的具体体现,通过对战略资源的垄断,取税天下,如不竭之水。

假如拥有巨大能源的国家得此术,也必可成“阴王之业”。怎奈,这些国家怀中有宝,却不能自卫,只能纷纷仰人鼻息。一个国家就算有丰富的人力和物力资源,不通轻重之术,不是作世界的“矿场”就是作世界的“工厂”,悲夫!

译文: 

管仲说:“大地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有三个,齐国也在其内。”桓公说:“这话的涵义能说给我听听么?”管仲回答说:“楚国有汝河、汉水的黄金,齐国有渠展所产的盐,燕国有辽东所产的盐。这当然是大地资源丰富的国家。不过楚国的拥有黄金,相当于齐国拥有菑石,如果经营不好,运用不当,天下也是不以为贵的。若是我管夷吾拥有楚国的黄金,就可以使农民不耕而食,妇女不织而衣了。现今齐国既拥有渠展的盐产,就请君上您下令砍柴煮盐,然后由政府征收而积存起来。”桓公说:“好。”从十月开始征集,到次年正月,共有成盐三万六千钟。于是桓公召见管仲说:“这些盐要怎样经营运用?”管仲回答:“初春一到,农事即已开始,规定各大夫家里不得修坟、修屋、建台榭和砌墙垣,同时就规定北海沿岸的人们不得聚众雇人煮盐。这样,盐价一定要上涨十倍。”桓公说:“好。下一步如何行事?”管仲回答说:“请下令卖到梁、赵、宋、卫和濮阳等地。它们都是靠输入食盐过活的。国内无盐则人们浮肿,守卫自己国家,用盐特别重要。”桓公说:“好。”于是下令出卖,共得黄金一万一千多斤。桓公又召见管仲询问:“如何用这些黄金呢?”管仲回答说:“请下令规定,凡朝贺献礼或交纳捐税的都必须使用黄金,金价将上涨百倍。运用黄金的高价收入,来折算收购各种物资,一切财富就全都归于君上了。所以,这就是所谓用财像从河海中取水一样丰富,又像不断地送来计算钱数的筹码一般。这就是大地资源丰富国家的事业。”

原文:

管子曰:“阴王之国有三,而齐与在焉。”桓公曰:“此若言可得闻平?”管子对曰:“楚有汝、汉之黄金,而齐有渠展之盐,燕有辽东之煮,此阴王之国也。且楚之有黄金,中齐有菑石也。苟有操之不工,用之不善,天下倪而是耳。使夷吾得居楚之黄金,吾能令农毋耕而食,女毋织而衣。今齐有渠展之盐,请君伐菹薪,煮沸火水为盐,正而积之。”桓公曰:“诺。”十月始正,至于正月,成盐三万六千钟。召管子而问曰:“安用此盐而可?”管子对曰:“孟春既至,农事且起。大夫无得缮冢墓,理宫室,立台榭,筑墙垣。北海之众无得聚庸而煮盐。若此,则盐必坐长而十倍。”桓公曰:“善。行事奈何?”管子对曰:“请以令粜之梁、赵、宋、卫、濮阳,彼尽馈食之也。国无盐则肿,守圉之国,用盐独甚。”桓公曰:“诺。”乃以令使粜之,得成金万一千余斤。桓公召管子而问曰:“安用金而可?”管子对曰:“请以令使贺献、出正籍者必以金,金坐长而百倍。运金之重以衡万物,尽归于君。故此所谓用若挹于河海,若输之给马。此阴王之业。”

古今案例分析:

现代史上最精彩的渠展之谋案例当属1944年陈云组织的囤盐提价斗争。

1944年以前,国民党统治区基本上是依赖东南地区的海盐,但东南沦陷于日寇后,这一来源断绝,而青海等地的湖盐产量又十分有限,且运力不够,所以只能从共产党控制的陕甘宁边区买湖盐,这就为陈云囤盐创造了外部条件(不同于齐桓公用行政命令的方法)。

1944418日,陈云在西北局会议上指出,盐的生产、运输、销售要统一,实行公私合作,统一对外贸易。他指示边区盐业公司要多投资金整顿骡马大店,开商店,与供销社订立贸易合同。他还要求贸易公司再投3亿元边币,进行囤盐。结果,贸易公司很快囤积了一千多万斤盐,同时将盐价由原来的1.2万元边币1斤的“赔本价”提高到1.3万元1斤的“够本价”。

国民党为抵制边区盐价上涨,故意不到边区买盐,同时利用存盐供应市场。这当然会造成边区的盐积压,给财经工作带来很不利的影响。但陈云清楚地看到,以前西安等地的盐商到边区贩盐,运费低,路又近,路上没有关卡勒索,很赚钱。国民党禁止盐商贩卖边区的食盐后,盐商只好另觅他途。由于战事影响,海盐运不过来,盐商只好远赴青海贩盐。路远不说,沿途国民党军警层层设卡勒索,还得担心土匪劫道,辛辛苦苦跑一趟,挣不了多少钱,运气不好甚至连老本都得赔进去。这样一来,贩盐的就少了,市场上食盐供就应越来越紧张;不管国民党怎么封锁,人总是要吃盐的,估计国民党最终还要要想办法到边区来贩盐——所以陈云一直坚持稳步提价的政策。

没想到,山西的阎锡山同边区斗争十多天就撑不住了,不得不来边区驮盐,西安的国民党过了两个月也没有盐了,也只好来边区买盐。

这时,陈云决定继续提价,1944624日,他在西北财经办事处会议上指出,盐的销售关键在于对国民党区域出口时能否提高盐价,要进行囤盐提价斗争。现在每斤盐卖13万元只是保本,将来要提高到14万元至16万元。要囤盐就得有资金,但为了避免通货膨胀又不能增发太多纸币,陈云甚至把贸易公司贩卖土产所得用于屯盐。

在销售环节,为了确保货源,打击走私,盐业公司还注意将盐的收销差价控制在每百斤2000元,使走私者无利可图,做到了当年外销盐99%以上都通过盐业公司出口。

国民党对边区盐价不断提升大为恼火(据19441013日陈云在西北局常委会作的报告,5个月里共提了9次盐价),626日,宁夏国民党的报纸称边区出口的盐是“奸党私盐”,但骂是骂,盐还是要吃的。这正是《渠展之谋》中所说的:“国无盐则肿,守圉之国,用盐独甚。”

1944年底 外销盐价已涨到每斤22万元。边区用赚来的钱从国统区买进大量日用品,保证了边区的市场供应。

可以说陈云的囤盐提价策略取得了圆满成功。据统计,1944年边区盐的收入高达50亿元边币,内含政府收入20亿元,包括盐池的税收,盐业公司囤积卖的盐收入等等,而百姓收入高达30亿元边币。这是因为陈云在囤盐提价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国计民生第一,不吃亏第二,少赚第三的原则。他要求盐业公司在边境卖盐时,平进平出,卖给国民党地区什么价钱,收买脚户的盐也什么价钱。他指出,盐业公司的目的是换取外汇,不是赚脚户的钱,而是替边区的人民赚国民党的钱。同时我们投下资金囤积食盐,卖以高价,使公家得到丰厚的利润。

    (节选自翟玉忠《国富策——中国古典经济思想及其三十六计》,该书由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01月出版。)  



相关文章:
·陈焕章:经济发展为进步之主动力——进步论
·翟玉忠:政府的“中国式”与学界的西学化
·陈焕章:经济发展为进步之主动力——经济的发展
·翟玉忠:从养生到反腐看我们为何不能离开经学经典
·陈焕章:经济学与伦理学——直接反对经济动机的三个学说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