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历史探微
鹿野:“我们的战争” ——浅谈关于抗美援朝的几个问题兼评沈志华的“研究” 
作者:[鹿野] 来源:[察网2016-09-17] 2016-09-19

    摘要:历史的书写本质上很大程度上是一个话语权的问题,而这种话语权垄断性越高也就越容易被操纵。所以档案尤其是秘密档案这种垄断性最高的东西,只能迎合人们猎奇的心理,并不能表明历史的真实。或者说,解密档案所反映出来的历史,只是解密者对于历史的宣传而已。

 

 
    近来,反映抗美援朝的电影《我的战争》宣传片引发了一些网络公知的抨击。抗美援朝再次成为引人关注的热点。在这里,笔者想简单谈一谈关于抗美援朝的几个重大问题的看法,希望能够对澄清很多人甚至包括一些支持抗美援朝的人存在的糊涂认识有所帮助。
 
    第一,谁是兴国之战?
 
    某些人在抨击我的战争宣传片的时候,把抗美援朝同日本侵华相提并论,宣传如果要是日本人声称“当初去南京也没有拿护照,是打着太阳旗进来的”,那么我们该怎么看?笔者在这里不想谈他们对于战争性质的混淆,只想指出一点,这些人虽然混淆了战争的性质,但是也确实揭露了一个事实,抗日战争——准确地说国民党正面战场上的抗战,很难说是胜利的。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前夕,国民党仍然在正面战场上丧师失地。正因为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表现不佳,所以在抗战结束后不久就发生了蒙古独立,以及签订《中美英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等一系列事件,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
 
    当然,抗日战争并不是说没有意义,其主要的意义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暴露了国民党当局的腐朽性,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武装才是真正的振兴中华民族的力量,这为后来的解放战争的胜利以及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重要基础。另一个方面则是,中国作为反法西斯同盟的一员取得了战胜国的历史地位,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尽管这种提高还是很有限的。总之,抗日战争的历史意义主要体现在其作为中国革命和国际范围内中华民族复兴的一个环节之上,并不是说抗日战争本身的战绩如何,特别是国民党正面战场的表现更是乏善可陈。中国复兴真正的立国之战是抗美援朝而不是抗日战争,抗美援朝的历史意义远比抗日战争更伟大。
 
    因此,如果要是真的像某些人所说的那样,有日本人宣称“当初去南京也没有拿护照,是打着太阳旗进来的” 。那么,我们完全可以说:“是啊,你们也就能欺负欺负那些连台湾都快呆不下去的国民党了。正是由于国民党太腐朽了,所以才被我们推翻了。我们立国之初就能打赢你们又害怕又离不开的美国,你们能比吗?”
 
    第二,谁挑起了战争?
 
    近年来,所谓金日成挑起了朝鲜战争几乎成了舆论的共识。甚至包括一些支持抗美援朝的人也表示应该把抗美援朝与朝鲜战争区分开来。然而如果要是我们认真分析一下当时历史环境,会发现这其实是舆论操纵的结果。
 
    抗战结束后美苏以北纬38度线为界接受日军投降,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苏军很快撤出,美国却一直赖在韩国不走,而且仅在1949年就动员5万多兵力进行了2600多次武装挑衅。韩国李承晚也不断叫嚣“武力统一”,而金日成一直主张和平统一。在这种局势下,金日成当然也做了一些战争的准备。但是只要我们不戴有色眼镜的去看,就会发现金日成主动发动战争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试想,金日成有可能以一己之力,进攻具有美国军队驻扎并协助防守的南朝鲜吗?      
 
    另外,1950年5月,韩国进行了新的一轮大选。李承晚的政党只保住了210个席位中的22席。1950年6月7日,朝鲜领导人向南北双方人民发出呼吁,要求在8月5日至8日在整个半岛举行大选的基础上实现国家的和平统一。金日成的呼吁得到韩国各界广泛拥护,却遭到李承晚的拒绝。一般认为,如果不发生战争,李承晚几乎可以肯定会在接下来的总统选举中下台,亲金日成派会上台,朝鲜将在金日成领导下统一,美国驻军将不得不撤出。试问,金日成有必要在李承晚即将垮台,朝鲜很快将实现自己领导下的和平统一的情况下发动战争吗?相反,只有战争才能为李承晚提供镇压反对派的借口,才能保证美国对韩国乃至整个朝鲜半岛的控制。(李承晚集团也的确这么做了。美联社2008年7月6日根据美国档案局的解密档案报道称,在战争初期的数周内,韩国军队和警察曾经在未经审判的情况下对左翼人士及其同情者进行残忍的大屠杀,遭杀戮人数至少10万,把反对派几乎杀戮一空。)
 
    另外,战争开始时各方的报道也从侧面证明了这一点。一九五零年六月二十五日凌晨,战争爆发。五个小时后,上午九时,平壤向全世界发布消息说:南韩的伪政府国防军于当日凌晨,从三八线地区全线向北朝鲜发动了出其不意的军事进攻。北部的朝鲜政府已经命令共和国内务省警备部队阻击入侵的敌人。北朝鲜军队目前正在展开激烈的防御性战斗,抵抗敌人。韩国的说法更令人寻味:韩国国家广播电台在战争爆发后向自己的人民报告说,南朝鲜政府军正在节节胜利地向平壤推进,不久就将解放北朝鲜。1950年6月25日凌晨1时许,南朝鲜陆军第一师(师长白寅桦“Paik In Yup”准将)部署在翁津半岛的第17团部队发动了闪电进攻,占领了三八线以北5英里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黄海道首府海州市。6月26日美联社、合众社、以及当日《泰晤士报》、《曼切斯特卫报》、《每日电讯报》、《每日先驱报》、《芝加哥论坛报》均报道了对海州城的占领。《每日快报》(汉城,6月26日上午):“由美国训练的南朝鲜军队于昨夜反攻,夺取了北朝鲜内5英里的一座城市,反映是朝鲜先开的枪。”格伦.D.佩奇教授在他的《朝鲜决议(1950年6月24日至30日)》中写道:“美国军事顾问证实白寅桦(Paik In Yup)准将手下的大韩民国第一师的部队占领了黄海道首府海州。”可以看出,战争开始时各方的报道尽管对“是谁放的第一枪”有争议,但是对谁开始大举进攻是基本没有争议的,均是认为韩国大举进攻,占领海州。
 
    因为谁挑起的战争实在太过明显,所以在八十年代以前国际上对谁挑起了战争这一问题的答案普遍是倾向于南方挑起了战争。不仅社会主义国家和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如此认为,甚至西方国家和韩国内部的进步人士也承认这一点。所谓金日成挑起的战争这种观点仅仅存在于西方国家和韩国的官方宣传当中。而这种说法在舆论界被普遍接受其实是在八十年代末以来苏东剧变的形势下历史学家们重新书写历史的产物,当然也是那个时代以来西方国家的官方宣传变为世界舆论神圣不可侵犯的政治正确的产物,并非历史的真实。
 
    在这里我特别想说一下关于沈志华研究的所谓解密档案显示历史的真相是金日成挑起战争这种流行的说法。其实,一个基本的常识是受众面越小,可信度也就越低,改起来也就越容易。比如说,一个学生考试没有及格,他毕业的时候很容易让老师把档案改一改,但是他却无法改掉当时他没有及格的新闻和在同学们心中的印象。另外,在档案公布的时候又有非常高的选择性。比如说,有三份档案,第一份说的是,金日成表示面对美韩的压力,为了国家的统一,要做好战争准备。第二份说的是,金日成表示韩国发动了战争占领了海州,朝鲜准备自卫。第三份是说的是,金日成表示朝鲜节节胜利攻占汉城。那么,如果要是公布档案的人不喜欢金日成,完全可以只公布第一份和第三份。这样一来,明明是南方挑起了战争,就变成了金日成挑起战争。
 
    历史的书写本质上很大程度上是一个话语权的问题,而这种话语权垄断性越高也就越容易被操纵。所以档案尤其是秘密档案这种垄断性最高的东西,只能迎合人们猎奇的心理,并不能表明历史的真实。或者说,解密档案所反映出来的历史,只是解密者对于历史的宣传而已。相反的,新闻虽然也可以作假,但是因为受众面非常广泛其作假的难度要大得多。在第一时间发生的新闻,如果要是各方面的看法和报道基本一致的话,那么可信度是非常高的。因为这个时期,舆论操纵者往往还没有来得及对新闻进行修改。所以,战争开始时各方的报道均是认为韩国大举进攻占领海州这一事实是不能被沈志华用所谓解密档案推翻的。
 
    第三,谁赢得了战争?
 
    当前,包括很多支持抗美援朝的人士也都喜欢把抗美援朝与朝鲜战争分离开来,一个一个国家的去算账。比如说,认为美国没有输掉战争,是打了个平手;中国是赢得了战争,因为战争在志愿军入朝时已经接近了鸭绿江,而停战时却又回到了三八线;韩国同样赢得了战争,因为保住了其统治地位;朝鲜输掉了战争,因为金日成没有能够实现国家统一的目的;苏联战争最大的输家,因为其借战争来控制中国的目的遭到了破产。
 
    其实,这种一个一个国家去算细账的做法本身就陷入了一种狭隘的先验论和阴谋论,与沈志华所写的《斯大林,毛泽东与朝鲜战争》的观点没有什么实质的区别了。这些人一个忽略的最基本的事实是,当时面临的国际环境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峙与斗争,这与1956年苏共二十大后社会主义阵营走向解体的情况是完全不同的。虽然这一时期两个阵营的内部也存在着一些控制与反控制,霸权反霸权的情况,但是这一切是当时历史的支流,历史的主流是两个阵营之间的矛盾与斗争。因此,在讨论抗美援朝或朝鲜战争的胜负时,都只有置于两大阵营的斗争这一时代主题下才有意义。
 
    在战争爆发之前,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在世界上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不仅掌握了经济和金融的霸权,而且在军事上也拥有极大的优势。尽管苏联在1949年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但是总体来看,美国还在很大程度上居于核垄断的地位,常规武器特别是海空力量也具压倒性的优势。具体在朝鲜半岛这个地区来看,朝鲜虽然较之韩国有一定的军事和综合国力的优势,但是由于苏军撤出朝鲜而美军没有撤出,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是以一国之力对抗西方阵营,面临严峻的生存危机。
 
    而在朝鲜战争结束之后,这一系列情况都有了根本性的变化。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被打破了,在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的较量中显现出了一定的优势。具体在朝鲜半岛来看,朝鲜也摆脱了那种独立面对美韩联军的尴尬局面。虽然在1958年人民志愿军撤出了朝鲜半岛,但是由于这场战争的教训以及《中朝友好互助条约》的保证,朝鲜的生存得到了一定的安全保障。半岛局势由向西方倾斜转向东西方两大阵营平衡。
 
    因此,朝鲜战争不仅仅是新中国的胜利,也是当时两大阵营较量中社会主义阵营的一次重要胜利。当然,这场战争作为新中国的立国之战,对于中国还有特殊的开启民族复兴的重要意义。也就是说,我们只有站在国际主义与爱国主义相结合的视角上,而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视角上,才能够充分理解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意义。准确的说,抗美援朝不仅仅是“我的战争”,更是“我们的战争”。
 
(鹿野, 察网专栏作者)

相关文章:
·余云辉:我们的“对外开放”应该是外国承诺“对我开放”情况下的“对等开放”
·余云辉:居安思危 准备打仗--应对未来战争自主保障体系建设
·翟玉忠:我们是如何得入孔子门墙的?
·陆寿筠:帝国主义神圣外衣下的侵略战争
·陈先义:我们还有多少思想文化“领土”亟待收复?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