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谈天说地
国人为何如此惧怕孤独? 
作者:[黑白先生] 来源:[网友推荐] 2016-01-13

 

    国人最致命的弱点是恐惧孤独,喜欢在群体中寻找温暖。我们的文化似乎不允许孤独,在儒家文化语境下,人们对孤独充满恐惧,于是争先恐后去建立各种身份,为人子女,为人父母,为领导..自我却被搁置,收藏起来。国人一生下来就与家人世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传统上,小农意识的基本特征就是合群扎堆、害怕被群众孤立,害怕孤独、害怕变化、害怕思考。国人活在无自我的状态,要么有依附人格,要么有威权人格,三纲五常、三从四德,建立了一种自上而下的秩序,使人的个性完全被压抑,一级依附着一级,一面仰视向上,一面俯视向下,一面指使人一面被指使,总是从别人眼中寻找自己的存在感。
    在中国封建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儿童是被认为依附于父母的没有独立性的个体。是父母的私有财产,孩子完全按照父母的意愿生活,对家长只能绝对服从。养儿只是为了防老,延续香火,光耀门庭,继承家业。幸福全部建立在别人的眼光中,唯独没有自己什么事。
    所以,儒家从个体角度来说伤害是具大的,个体的价值感在群体中得不到自我体现,个体的价值感必须依附于家庭(亲人或爱人)才能体现。个体的思辨能力也受到抑制,因为只尊儒家,其实尊哪个家都会错,儒家本身也压制思辨,思辨也是打破儒家的要建立伦理秩序的家的根基。
    依附群体的文明,离开群体,就很迷茫 、孤独。活着没有自己的方向,也不知道自己活着是为了什么。群体文明遇到伤害与不公,没有独自面对刽子手的勇气。社会不容易变革。大的灾难面前,寻找一种假如群体被屠杀就仿佛没什么缺憾似的幻觉。独自一个死了觉得很吃亏,大家全都死了感觉扯平了。典型的绵羊哲学。但他们一旦有机会做狼,谁也不甘落后,争先恐后地把同族撕得粉碎。羊性和兽性,一币两面。
    人是群体性动物,孤独是危险的。但孤独恰恰是很重要的,因为在孤独的自我对话中,我们探索生命的本质,质疑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们在孤独中完成自我的一次次质疑与救赎,才终于有莫大的勇气面对这个世界的不孤独。
    “孤独”英语中是solitude,字根是sol,意指太阳,西方文化中象征:宇宙间独一无二的唯一。因此“孤独”在西方社会是被允许、接纳和鼓励的。苏格拉底、米开朗基罗、达芬奇、莫扎特、爱因斯坦……众多万世闪耀的天才莫不是“孤独思想的人”,若是他们“和谐地合群”了,人类文明恐怕得倒退数百年!
    西方的文艺复兴就是个体的觉醒,一旦个体精神或人格独立在不断进化的宗教之呵护下不断走向成熟,则西方文明就如同喷薄之日出,涅磐之凤凰,决堤之江水,一飞冲天而势不可挡,展现出无穷的创造力。
    我特别喜欢看勒庞写的《乌合之众》,看了5、6遍了,仍然意犹未尽。他说,群体累加在一起,只有愚蠢,而不是智慧。人总是喜欢待成一个一个群体,是因为得在一个群体才会有安全感,但也失去了独自的思考,个人一旦放弃独立自由的思考,他所作所为就不会再承担责任。这时每个人都会暴露出自己不受道德约束的一面。从而达到盲从、残忍、偏执和狂热,只知道简单而极端的感情。
    群体不会思考,只有个体会思考 ,一个社会的人一旦陷入群体思维,就失去了进步的动力。前段时间从网上看到一个新闻,在朝鲜,最高领导人经常看韩剧,喜欢摇滚乐,喜欢开patient,但是只有他们自己可以享受这些西方文明,但对朝鲜老百姓宣传这就是毒药。一个不尊重和保障个人主体独立思考与创造,发挥个体的智慧与特长的社会,是不会有进步的。
    通过勒庞的文字,我们得到思考,传统上,东方人作为个体,普遍失于守弱、乏勇武、明哲保身、面目不堪,但作为整体却有人定胜天,歇斯底里的狂热。西方人作为个体,普遍独立、正直、自我强大、不可欺,而作为整体,则有时候会较为散漫、失智。
    我在想,当你离开群体思维,熬过孤独的恐惧,至少, 当面对汹涌而来的群体性俗气时,我可以不随波逐流。 当面对汹涌而来的群体性哄抢时,我可以选择不做一名强盗。 在面对乌合之众的群体无意识时,我可以选择不做一名愚蠢的无脑人。 愿所有国人学会保持独立人格,独立意识,独立思考。 终有一日,我们能够身处自由、平等的社会。


相关文章:
·翟玉忠:从养生到反腐看我们为何不能离开经学经典
·《中国人的政治教科书<今文尚书>》新书发布会在京举行
·程恩富:致《中国人的政治教科书<今文尚书>》新书发布会的贺信
·《中国人的政治教科书<今文尚书>》新书发布会地点变更通知
·《中国人的政治教科书<今文尚书>》出版书讯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