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资本主义研究
不变则不通:美国经济受困于线性思维 
作者:[Stephen Roach] 来源:[老虎财经2014年06月01日] 2014-06-06


    目前,美国经济复苏缓慢,中国经济企稳回升增长势头不再,未来会怎样?摩根斯坦利首席经济学家Stephen Roach认为:美联储相信量化宽松不仅会化解经济危机还会促进经济持续复苏是一种简单的线性思维,美国未来的经济发展会受困于此;而中国决策者视财政刺激为一次性措施,应对危机更为迅速和灵活多变,正在寻找机会修复经济结构。

    外推法(Trend extrapolation)就是根据过去和现在的发展趋势推断未来,对经济进行外推似乎成了一种趋势,诱惑难抵。这种趋势对市场、决策者、家庭和企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有洞察力的观察者理解这种线性外推法的极限,因为他们知道“线”是会弯曲的,有时候甚至会断,因为市场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

                     美国执迷于线性思维

    目前影响全球经济的主要有两大因素:美国政策开局的风险和中国经济的发展现状。量化宽松作为美国化解经济危机所作的“崇高”努力的开端,时机恰到好处,目标明确,可以看作是经济的解毒药。但是,2008年和2009年美联储注入流动性对解决全球经济萧条以外更重要的问题上是否起到了很大作用,这点很难说清。

    融资工具和第一轮量化宽松政策双管齐下迫使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规模在2009年3月飙升至23000亿,远高于而危机爆发前水平——2008年夏天只有9000亿。这对危机蔓延的市场无疑是雪上加霜。

    美联储的错误在于简单推测——他们相信量化宽松不仅会化解经济危机,还会促进经济持续复苏。美联储的接下来的两轮量化宽松使资产负债表规模在2009年末到2014期间扩张到21000亿,但这对于强力推动实体经济方面并没有起到多大作用。

    美联储的流动性注入和名义GDP增长之间关系很清楚。从2008年末期到2014年5月,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规模总共增加了34000亿,而同期名义GDP仅为26000亿。这远不像QE支持者所宣称那样“目标已经达成”,因为量化宽松的每一美元只产出了76美分的名义GDP。

    和主要依赖央行的努力来缓解经济危机和促进复苏的美国不同,中国在全球金融危机最严重的时期部署了规模40000亿元(相当于中国2008年GDP的12%)的财政刺激政策来强力提振疲软的经济。美国的7870亿美元(相当于2009年GDP的5.5%)的财政刺激对实体经济产生的推动作用有限;而中国的努力产生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准备开工的基础设施项目短时间内大幅增加,促使固定投资占GDP的比例从2008年的44%上升到2009年的47%。

    毫无疑问,中国也明显放松了货币政策,但程度远远不及美联储。中国只在2008年后起将政策利率下调了五次,将储备金要求调整了四次,既没有没有零利率也没有量化宽松开局。

                 中国应对危机更迅速多变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并没有陷入“推测”的狂热。中国官员认为,他们在2008-2009年采取的只是一些一次性措施,并且中国政府在面对政策危机时比美国政府反应更加迅速。

    无论是在国内和国外,美联储一直忽视量化宽松政策对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产生的潜在负面影响。而中国政府不同,中国当局对经济危机期间和危机之后新风险的认识要比美国更为清楚。中国政府已经迅速采取行动来解决这些风险问题,尤其是针对过度借贷,影子银行和房地产泡沫等方面。

    现在中国问题的关键所在是政府是否已经采取了足够的行动。前摩根士丹利亚洲董事Stephen Roach说,尽管是少数人的观点,但他认为中国政府已经执行到位。中国已经宣布放弃那个成功地指导了国家经济发展超过30年的增长模式。中国已经认识到有必要从一个以出口和投资为导向的发展模式转换到以个人消费为导向的生产模式。以前中国决策者错误的认为早期起飞式的GDP增长足以让国家进入发达国家之列,现在决策者的醒悟反而让中国有了一个更好的机会摆脱“中等收入陷阱”。

               中美相互依赖会导致“不对称的再平衡”

    中美两国的相互依赖性注定了他们会绑在一起难解难分。两个国家,两种政策,产生了不同的结果——美国经济发展停滞和中国经济发展重新调整。未来这很可能会变成一种“不对称的再平衡”。随着经济发展模式的改变,中国会从储蓄盈余转移到储蓄吸收——部署其资产建立社会安全网而调节预防性家庭储蓄。相反,美国似乎有意维持现状——认为在过去行之有效的低储蓄超额消费模式将在未来继续顺利运作。

    这两种方式会产生一定的后果。随着中国的重新定向,将其储蓄盈余来改善公民的生活,那么能剩下来可以支持储蓄不足的美国人的部分就不多了。而这很可能会使美国不得不吸引外资,从而导致美元疲软,利率上升,通胀上升,或三者后果混合起来。结果,美国经济的逆风而行将越来越严重。

    危机不应该被浪费掉:政治家、决策者和监管者应该在经济危机中寻找机会,承当修复经济结构的重担。中国似乎正是如此;美国则不然。相互依赖或许只可能指向一个不可避免的结论:美国经济将受于一成不变的思维方式而停滞不前。

              (译自Zero Hedge, 原文由前摩根士丹利亚洲董事Stephen Roach著,左凌英译) 


相关文章:
·余云辉:中国是美国主导的全球经济体系的受害者
·李巍:“新华盛顿共识”重塑美国经济战略
·余云辉:应调整核威慑政策,给美国划出“新的北纬17°线”
·余云辉:锁定美国霸权主义“七寸”,增强中国战略定力与自信
·翟玉忠:美国新经济运动与老子“小国寡民”思想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