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印度旅行的外国人,常常会对所见所闻中的一些事情大惑不解:一位衣衫褴褛、肮脏不堪的叫化子,居然在大街上粗野、蛮横地破口大骂一位衣冠楚楚的绅士,而那位绅士老爷却不仅不生气,反而始终小心地陪着笑脸。
一对纯情的少男少女私下深深地相爱了,男才女貌,仿佛天造地设般相配。可是却遭到双方父母的坚决反对,棒打之下,一对多情的鸳鸯只好分开。后来,男青年在绝望中忧郁而死。一些赤裸上身的人走出家门,手持铜锣,边走边喊;其他人听到喊声,就像逃避瘟疫一般地躲藏不迭。……原来,这些都是印度种姓制度所造成的怪现象。
古代印度的名称起源于印度河,梵文的意思是“月亮”,它是世界上四大著名的文明古国。但是,几千年来,印度社会的发展一直比较缓慢,其原因之一就是与印度种姓制度的长期存在有关。
种姓制度并非印度所独有,在其他一些国家,例如古代埃及曾经存在过,在南亚其他国家也存在着。但是它在印度历史上表现最为典型、复杂和持久。直到今天,种姓制度对印度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以及人民生活诸方面仍然发挥着巨大的影响。
奇异起源:上部为洁下部为污
在印度,有这样一种说法,即瓦尔纳是神创造的,因而是不可改变的。这种说法不对也对。说它不对,是因为这种社会现象从开始到发展都是人的活动的结果,是人创造了这种制度,那个根本就不存在的神本身也是人创造的,它何来创造种姓制?说它对,是因在种姓制的早期发展历程中,宗教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离开了宗教这个催化剂,印度的种姓制就不可能真正产生。
种姓秩序:持续与打破顺婚与逆婚
在今天的印度,如果你要问一个人属于什么种姓,他的回答也许会令你大吃一惊。因为他告诉你的名称可能既不是婆罗门、刹帝利,也不是吠舍、首陀罗,而是一个你完全陌生的名称,比如卡雅斯特、纳雅卡尔等。如果有人告诉你,他是一个有纯洁血统的婆罗门,你千万不要因为他的深色皮肤而产生怀疑。因为,印度种姓制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规则执行:潘查亚特的责任
在《佛本生经》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年青的婆罗门外出学习,他整整一天粮水未进,又累又饿。后来遇到一个旃荼罗,后者看到他这个样子,便好心把自己携带的食物分给饥饿的婆罗门。涉世未深的年轻人一饿得几乎连思考的气力都没有了,狼吞虎咽地把这些东西吃进肚中。待气力恢复了一些,这个婆罗门才猛然想起应该问清楚施舍者的身份,那位旃荼罗也没有相瞒。
严惩不贷:绝不可跨越雷池
如果认为种姓和各种规定主要是靠成员的自觉遵守那就错了。除了潘查亚特这一组织制度之外,还有一套十分严格的惩罚制度,如果有人违反,惩罚时却留有很大的余地,使其不至于被“一棍子打死”。
旃荼罗门:不可接触的人
在印度史籍和许多外国人写的书籍中,都提到了一个处境十分悲惨的人群——旃荼罗,考查这一种姓的来源,竟是由道陀罗男子与婆罗门女人结婚之后所生子女繁衍所成。我们无法确认是否真的存在一对逆婚夫妇的后代就形成为一个种姓集团的可能性,但因违反种姓制行为规定被逐出原种姓,从而形成新的种姓集团的情况倒是大量存在的。
危害种种:不能不隔除的陋习
种姓制度把印度教社会分成若干社会集团,集团之间有高低之分,贵贱之别,有的种姓之间彼此仇视,相互诋毁。这种情况,不仅限于印度教徒内部,对穆斯林、基督教徒等也不同程度的影响,轻此,种姓的危害很多,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政治上不利于印度的统一和团结。种姓制度,使社会四分五裂,人民之间缺乏团结。在历史上,它为异族入侵提供了有利条件。印度的历史是一部不断被外族征服的历史,其原因与种姓制度造成的整个印度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性和利已性不无关系。它妨碍了印度人形成统一的民族意识,在面临外族入侵时,不能组织起强有力的抵抗力量。独立以后对各项事业同样产生了不良影响。如在国会制宪会、长老会等的选举中矛盾重重,不是以人的才干为条件,而是以某种姓为前提,这们势必影响到选举的顺利进行和选举效果。由于种姓制度人为地把人分成若干等级,彼此仇视,各种纠纷此起彼伏,甚至造成伤亡事故。因此,种姓制度是印度产生矛盾和不团结的重要原因之一。
种姓制度影响经济的发展。前面提到,种姓制度把经济分成不同的社会集团,彼此接触受到影响,有些人“种姓主义”思想严重,他们大都考虑本种姓的利益。想问题,办事情从本种姓的利益出发,只对本种姓忠诚,缺乏民族同胞间的互助精神,这对整个经济的发展是不利的。加之,每个人的职业生来决定,代代相传,不易更改,不管一个人对某种职业有无兴趣或特长,工作是否合适,都得被迫去做。这说影响了一些人才能的发挥和工作效果。种姓制度是懒惰和宿命论的温床。每个人的种姓、社会地位,以及从事的职业都是生来决定,代代相传。这们一来,有些人用不着努力则会得到好的职业,从事好的工作,享受优厚的待遇。这样产生或助长了一些人的懒惰思想,缺乏奋斗精神;而另一些人,即低级种姓的人,只能受苦,逆来顺受,认为命里注定,不可改变。这样限制和束缚了他们的创造精神和积极性的发挥。种姓制度是许多社会问题产生的根源之一。在种姓制度下,由于实行内婚制,产生了许多社会问题,诸如童婚盛行,嫁妆泛滥,禁止寡妇再婚,妇女地位下降,等等,因为谁家的女子都想嫁个高级种姓的男子,于是出现争相增加嫁妆的现象,女方多出嫁妆,以满足对方要求,这样嫁妆盛行,至今如此。一些贪婪之家,婚后还向女方索取嫁妆,得不到满足,就把儿媳活活烧死。贫寒之家为了省钱尽早将女儿嫁出,于是童婚也便“应运而生”。童婚流行,童男幼女早早成家,影响正常发育。因此,不少人多病夭折,据统计,每年有25万年轻女子死于早婚早产。这也是印度人平均寿命较短的原因之一,也是孤儿寡妇较多的一大原因。这些社会问题的存在,不仅给人们的心理上,精神上造成沉重的负担,而且影响了社会的安定,给社会造成混乱。种姓制度是妇女地位低下的原因之一。印度妇女地位低下,同种姓制度不无关系。正如拉温德·纳特·穆克尔吉所指出的那样:“在维护种姓的名义下,妇女权利一天天丧失”,获得的权利也得不到落实,不懂何谓结婚就被出嫁,每年生孩子,每天做家务、当仆人、好好侍奉丈夫是她们的工作,一旦成了寡妇也无权改嫁,即使是十几岁的妇女死了丈夫也不能再婚。一个女子婚前有工作,婚后就得辞去,不然就要遭到婆家的斥责。男子挣钱,女子生孩子、做饭,好像是不成文的法律,若女子出去工作挣钱,会被看成给丈夫丢脸,人们会说这个男子无能,“靠老婆挣钱吃饭”,邻居也会说长道短,“丈夫养不起老婆”之类的话便接踵而来。同样,婚后女子出去工作,也会说她“品行不端”。更有甚者有的把妻子卖给他人,或者卖到妓院,以后定期到妓院取钱,如此等等。高级种姓享有特权,有些人利用特权为非作歹,尤其是一些婆罗门滥用特权,对首陀罗进行侮辱虐待。甚至打着宗教的幌子,满口仁义道德,却干着令人发指的勾当。所谓戴活达锡风俗(即神的女奴)就是其中一例。婆罗门祭司等人利用这一传统习惯,名为把一些青年或少女买到进寺庙,为女神服务,实为姑娘买进寺院,供他们蹂躏。有人曾严肃指出:“这些高级种姓的祭司把寺院变成了妓院,这些姑娘的生活实际上比妓女还惨。妓女还能靠此养家糊口,而这些姑娘不但分文不得,反而还得服从任何一个男子与自己同床的要求,哪怕是个麻疯病患者,或者全身溃烂者”。受害者当然首先是低级种姓人。据有关调查,作戴活达锡的人90%以上是低级种姓的。例如卡纳塔克邦的白勤岗地区地索德迪村上的一座寺院,每年的1月份就有5000多名少女或年轻妇女沦为戴活达锡。除此之外,奥里萨,拉贾斯和马哈拉施特拉等邦也都有发现。这种陋习也影响到穆斯林。不过,所采取的形式不同罢了。例如拉贾斯坦邦的杰期尔迈尔地区的穆斯林就是如此。每年阿訇来后,就召集会议,表示欢迎。会上先是送各种礼物,然后信徒们向他请求,挑选本村一少女为他“服务”。于是阿訇从会场上在座的女青年中挑选名,供他蹂躏。
种姓制度影响到人的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种姓制度规定,高级种姓不能吃肉、鱼和蛋类等等。印度本来不是发达国家,不少人得不到足够的牛奶、黄油、水果、蔬菜等一些富有营养的食品,再不吃肉、鱼、蛋等食物,必然会影响人们的体质和智力的发育。不少印度人体弱多病其原因固然很多,但其中恐怕也与食物结构有关,受种姓影响的结果。加之,实行内婚制,有的血统较近,也使一些儿童智力不佳,甚至发育畸型。总之,种姓制度危害很大,对国家的发展和个人生活的改善均有影响,人民,尤其是低级种姓的人对此强烈不满,不同形式的斗争此起彼伏,一再发生。政府也很重视,制定了有关法律,采取了有关措施,情况有所变化。
政府措施:印度一直在努力
从前圣雄甘地曾经说过:“我想建立一个连穷人也承认的自己国家的国家”。“在这个国家里,人们无高低贵贱之分,所有人都可以自己自由接触”。为了实现这一理想,印度独立之后采取了不少措施,也取得了一定收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