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哲学纵横
周桂钿:也论中华文化的复兴 
作者:[周桂钿] 来源:[作者惠寄] 2013-08-05


    这里要讲的就是两个问题:中华文化为什么要复兴?如何复兴?

                   一、为什么要复兴中华文化

    为什么要复兴?首先中华文化要有精华内涵,对现代社会有意义,值得复兴。其次,要排除干扰,转变观念,重新认识中华文化,做出正确评价。这里的关键要摆脱西方模式的束缚,纠正偏见。

    过去东洋、西洋的文化人都对中华文化有过高度评价。近代以来,中国落后挨打以后,文化也受到牵连,西方文化盛行于世,许多人都以西方文化为标准评论中国文化。这种以偏概全的思维模式,不能客观评价中华文化。如管理学、哲学、烹饪学之类。

    有的中国人说中国没有管理学。中国古代没有《管理学》为书名的书,不等于没有管理学。筑万里长城,挖运河,如此巨大的工程,没有高明的管理是不能成功的。两千多年前的汉代,地域广大,人口达5900多万,在交通、通讯落后的情况下,能维持数百年不乱,没有政治管理学是不可能的。哲学家、政治家、历史学家共同合作,积累了丰富的政治管理经验,也总结出十分深刻的管理理论。《群书治要》和《资治通鉴》就是政治智慧综合性的代表作。

    中国曾经组织一些公务员到美国学习先进的管理学。美国人到日本学习管理学。日本以《孙子兵法》《三国演义》《菜根谭》《弟子规》作为一些企业的文化。一个企业成功人士将成功经验概括为“《论语》加算盘”。这些都是中国货。中国人出国学习管理是出口转内销。当然,中国货经过日本人和美国人深加工以后,水平又有提高。

    西方管理学更多是技术性的,中国管理学从修身开始,以提高管理者个人素质为前提,“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从修齐治平来看,家国同治,因此,“半部《论语》治天下”,充分表达这一特点。西方管理学可操作性强,但大学管理学不能移用于工厂、公司和行政部门,是其局限性。

    哲学是智慧之学。可以分为求真的科学哲学、求善的政治哲学、求美的艺术哲学。西方近代科学哲学发展迅速,是中国所不及,政治哲学则是中国特长,是西方所不及。英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博士认为,在十五世纪以前,中国的发明创造遥遥领先于西方,是同时代的欧洲所望尘莫及的。就以航海业为例,秦代有徐福渡海到日本,汉代就创造了高大的楼船,唐宋元明各代航海有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明代郑和航海轰动世界。郑和第一次航海,200艘船队,两万多人,浩浩荡荡,航行数万里。比87年以后西方著名的哥伦布航海壮观许多。而哥伦布首次航海,不及百人,驾着三艘小船出航,差距在百年以上。

    中国烹饪学讲究形色香味,根据中国医学理论,注意阴阳平衡五行协调,对于保养身体有帮助。西方近代讲食物产生的热量以及各种营养要素。二者各有所重,以一方为标准,否定对方,显然是不恰当的。

    平心而论,中国古代科技远超西方,中国政治智慧也是西方所不及。中华文化的精华甚多,值得复兴。

                                二、如何复兴中华文化

    复兴中华文化就是要“走出去”,过去“走出去”有很多困难,因为中国落后挨打,中国文化就被贬斥,外国人瞧不起中国文化,这里有霸权主义的观念;中国人对自己本国文化也缺乏信心,产生崇洋媚外的思想,反映了殖民地的意识。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人不敢对外国宣传中国文化,即使宣传了,外国人也不相信,所以中国文化要走向世界就有很大的阻力。在这种情况下,复兴中国文化是根本不可能的。经过一百多年的奋斗,特别是近几十年的建设,中国经济开始崛起,外国人开始对中国人有兴趣,愿意跟中国人打交道、做生意,中国人对本国文化也有了信心,这样,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就成为可能。孔子学院办到世界各国去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中国文化的发展,都是在开放的情况下,闭关锁国是不利于发展的。在中国的历史上,文化的发展经常是不同文化的相互激荡,刺激出来的。中华文化在历史上曾有多次蓬勃发展,先秦诸子百家在争鸣中发展,秦汉时代有了综合创新。佛教传入以后,儒释道三教竞争,也促进了发展,唐宋时代再次综合创新。近代以来,西方的先进科技又刺激了中华文化,综合创新成为不可回避的新趋势。以传统文化为基础,认真研究吸取西方文化的优长,重新改造完善传统文化以适应新时代的需要。在实践与异质文化的双方推动下,实现新时代的综合创新。要实现这种大创新,需要全体中国人具备两种基本素质:一是认真工作,二是服务社会。否则,什么好事都做不好,文化复兴就只剩下一句口号。各行各业的人都要了解中国历史、中华文化,做文明的、有道德的中国人,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能保持认真的态度,服务社会,中国在世界的形象就是高大的,体现中华文化的复兴。

    中华文化走出去,宣传是必要的,更重要的是在每一个细节上都能表现出杰出的品格。有道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复兴中华文化的关键在于提高全体人民的文化素质。要提高素质,关键在于发展教育。现在教育有了巨大的发展,却有很大弊端,只培养从业的技能,不重视培养人格。从素质上说,是不全面的。中学历史课被删节,理工科忽视人文学科,即使是文科,也是将人文学科的重点放在知识传授上,没有将人文学科的内容融入生活中,从而提高本身的素质。因此虽然学了知识,没有提高素质。孔子讲“学而时习之”,学了知识要时常练习,也就是将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才能达到提高素质的目的。只学不习是远远不够的。教练讲了投篮的知识,运动员要自己不断练习,否则就不可能提高运动水平。其他学科也一样,学了知识,要在实践中不断练习,才能将知识变成自己的智慧,才能提高本身的素质。现在学校里考试经常考知识,虽然分数很高,在实践中却不能解决问题,被称为“高分低能”。韩愈将教师的职责最归纳为三条:传道、授业、解惑。现在的教育只重视授业,对于传道与解惑都重视不够。

    本国传统文化是人文学科的重要内容,加强人文教育的时候,要特别强调传统文化的教育,这是复兴中华文化最最关键的一项。本国人民对于传统文化不了解,如何复兴,只能是一句空话。


相关文章:
·翟玉忠:不能脱离中华文化背景理解《大学》三纲及“定静”
·翟玉忠: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三个必经阶段
·翟玉忠:天下莫能与之争——复兴中国古典战略思想王霸术
·翟玉忠:中华文化在人类知识体系中的位置
·复兴中国文化就是拯救世界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