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法家内业
马宏达:孝行天下,德配千古 
作者:[马宏达] 来源:[作者惠寄] 2012-09-08

编者按:“百善孝为先”,从孝道开始,以政府引导,民间参与的形式移风易俗,在庸俗的实用教育盛行,人欲膨胀,世风日下的当今世界,这种“七都模式”特别值得引起大家的关注;在抱怨之风盛行、尖酸刻薄反受追捧、越来越迷惘和不耐烦的今日社会,让我们冷静下来,反求诸己,因为,“点亮自己,自然照亮别人”。本文为2012年9月4日,太湖大学堂秘书长马宏达先生在七都(庙港)老太庙文化广场奠基暨“七都孝贤”表彰仪式上的发言。

尊敬的査书记、张镇长及各位领导

尊敬的父老乡亲们:大家好!

    首先,我谨代表  南怀瑾老先生和太湖大学堂全体同仁,对老太庙文化广场奠基仪式暨“七都孝贤”表彰活动,致以最诚挚的祝贺!

    今天,由七都公众推举的孝道贤人们,在此集体亮相,接受七都镇党委政府代表全镇公众的隆重表彰,并且集体为老太庙文化广场奠基剪彩,这个活动非常特别,值得写入七都镇、吴江市乃至整个环太湖地区的历史。为什么这样说呢?

    众所周知,百年以来,中华文化,在国际国内的风云变乱中,被破坏得七零八落,命如悬丝。时至今日,教育与文化的迷惘、道德与风气的混乱,使得各种社会问题层出不穷。可以说,我们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深深感到切肤之痛。埋怨、无奈、迷惘、不信任、不耐烦甚至激愤的情绪,在社会中泛滥。但与此同时,希望、求索、重建美好社会的愿望,也越发强烈和急迫。

    有句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是讲文化教育培养合格人才的不易。而中国近百年来文化教育的彻底变乱,使得我们的社会,培养合格的顶天立地的人,就更是数倍的艰难。

    我们究竟从哪里入手呢?从哪里入手改善我们的社会,改善我们的国家呢?

    所谓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每个人、每个家庭,都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因而社会的问题,文化教育的问题,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都有责任,而绝不仅仅是学校或政府的责任。所谓国家、政府,也是由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组成的,其中的每个人,也都有其不可推卸的相应责任。

    因此,大家的事,要大家来办。大家的问题,要大家来解决。每个人,都可以出一份力;每个人,都应该尽一份心。点亮自己,自然会照亮别人。如果每个人能够从我做起,从当下做起,随时随地改善自己的心态与行为,为教育自己、建设家庭、建设良好的社会国家,各自尽心尽力,那么,我们的社会与国家,将会迅速改善,我们今天的社会理想,就会变成明天的社会现实。如果相反,我们仅仅是抱怨、埋怨,仅仅是寄希望于他人改善、社会改善、政府改善,而不能从改善自己做起,那就如同每一支蜡烛都希望别的蜡烛点亮,却不点亮自己一样,终究还是一片昏暗。

    可喜的是,七都(庙港)——这个曾经有着优秀历史文化的太湖古镇,在21世纪初的今天,又重新张扬起人文文化的正气,号召公众推举孝道贤人,并且恢复重建太湖文化的标志——老太庙文化广场,这两件事,都是在新时代继承优良传统文化的标志性大好事。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长辈,是人之所以为人,区别于禽兽的第一个标志。一个尽心尽力孝敬父母长辈的人,必定成长为一个具有深沉情怀与厚道人格的人,必定成长为一个勇于担当和承受苦难的贤德之人,必定成长为一个与人为善、诚恳待人、有礼义廉耻之人,也必定成长为一个使人受益的好公民、好同事、好朋友、好邻居。

    曾子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诚哉斯言!不论是家庭、学校,还是社会、国家,在广义上,最好的教育,永远是以率先垂范身教言传的潜移默化,来影响启发别人自觉改善自己,好好做人,好好做事。而以管理和传授知识为本的教育,已经舍本逐末,属于教育的外围了。

    今天这八位孝道贤人,他们不是教育家,而是普通的群众,但是他们以克尽孝道的行为,自然成为社会的榜样。他们点亮了自己,也自然照亮了周围的人。今天,他们又照亮了整个七都,也必将照亮即将知道他们事迹的每一个人。在向他们致敬、为他们深深感动的同时,我们每个人是否也应扪心自问,问问自己做得怎样,问问自己,是否也可以为自己、为家庭、为社会、为国家,做些什么有益的改善。

    每个人的心,如同一块心田。如果不去勤奋耕耘,种上好的庄稼,而是任凭杂草丛生,那绝对不会有好的收成。每个人的人生,也是一块需要好好耕耘的田。我们的社会国家,则是需要每个人来好好耕耘的田。这块田的状态怎样、收成如何,要看我们每个人,在上面种植了什么,又荒芜了什么。

    如果说,孝道是亲情反哺。那么,助人为乐,就是社会中普通人与人之间的美德。今天奠基修复的老太庙,之所以曾经在古代那样的辉煌红火,不仅太湖流域的人们纷纷来参拜,而且得到苏州府、湖州府的隆重礼遇,决不仅仅因为元明两代皇帝敕封邱老太爷为侯为王,更是因为近千年以来,太湖流域的民间,都相信邱老太爷父子,一直保护着太湖人民,每当在太湖上遇到危险时,人们都会求助于他们,相信他们会及时出手,助人为乐。古话说,“聪明正直,死而为神”。人们供奉的似乎是神,但是神由人做,人们心中真正尊敬供奉的,实际是人格高尚、对社会大有贡献的人。

    今天,对老太庙决不是简单的恢复,而是以“老太庙文化广场”为载体,包容进去很多了不起的人文文化,其中有吴国的祖先——圣人吴太伯的文化精神,有佛菩萨慈悲与智慧并重的文化精神,有被奉为财神的商圣范蠡的文化精神,有吴国历代贤人的文化精神,还有以邱老太爷父子助人为乐为代表的太湖文化精神。

    老者考也,太者大也,经过众多考验而成就伟大人格者,才有资格称为“老太”。今日重建的“老太庙”,其中的“老太”,不仅仅是保护太湖流域人民的邱老太,更是吴国的圣人祖先吴太伯,是吴国诸位了不起的圣贤,他们代表着人人都会崇敬的伟大人格与伟大贡献。因此,他们有资格受到人们永远的尊敬与怀念,他们的人格风范与伟大功德,永远垂范世间。因此,老太庙文化广场,对于七都镇乃至整个环太湖地区的人们,乃至整个古代吴国的范围,都有着重树伟大人格榜样以教化社会的重要历史文化意义。

    为此,太湖大学堂的校长——九十五岁高龄的南怀瑾老先生,不仅亲自关心指点老太庙文化广场的筹建,亲笔题写了“老太庙”的名字,而且还捐出18亩土地指标用作老太庙文化广场核心区建设,又派出国际知名大建筑师登琨艳先生,为老太庙文化广场做义务的建筑设计。此外,南怀瑾老先生和太湖大学堂的同学们,还为此捐出了共350万余元人民币。其中100万元,是南怀瑾老先生的稿费,他老人家说:这笔钱,是读书人心血换来的干净钱,虽然不多,但也希望为此地人民的福祉与文化建设,尽一份绵薄之力。

    大家捐款不论多少,哪怕是一块钱、五块钱,或者出人,或者出力,都是一份宝贵的心意和功德。我们希望这个文化广场,作为本地人文文化建设的载体之一,不断地启发影响人们,以圣贤为榜样,人人从我做起,点亮自己,照亮别人,共建美好社会与美好家园。

    今天这两个活动,是本地人文文化重建与发扬光大的奠基与起点!

    让我们对这里的未来,致以最美好的祝福与祝愿!

    谢谢大家!


相关文章:
·翟玉忠:中国古代以农立国,如何储粮以安天下?
·翟玉忠:“天下为公”的政治学内涵
·翟玉忠:天下莫能与之争——复兴中国古典战略思想王霸术
·翟玉忠:问祭孔诸君·几人言说天下公
·马宏达:道不远人——南怀瑾老师的故事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