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法家研究
华军:《老子新解·第十七章》 
作者:[华军] 来源:[] 2009-04-12

  原文: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誉之。其次,畏之。其下,侮之。信不足,有不信焉。犹呵!其贵言。成事述功(1),百姓皆谓:我自然。

  译文:

   最好的治国之道,下边的百姓只知道有朝廷的存在而已。其次的治国之道,百姓喜欢、赞美朝廷。再其次的治国之道,百姓害怕朝廷。最下等的治国之道,百姓侮辱瞧不起朝廷。朝廷没有诚信,百姓就不信任朝廷。犹豫啊!他对自己的言论小心谨慎。事业成就,当讲述自己的功劳的时候,百姓都说:这是我自己干出来的。

  解说:

    最好的治国之道,下边的百姓只知道有朝廷的存在而已。这个治国之道,当然就是无为而治。老子说:上德不德,是以有德(第三十八章)。就是说:最高的德(也就是最好的治国方法),就是不空讲道德,所以才有德。以法为教,不空谈仁义道德,法令通行而公平,赏信罚必(2)不避贵践。才能取信于民,才能给百姓自主的机会。百姓凡事自立自为,用不着投亲靠友,请客送礼。朝廷政务清闲,百事不留(请参阅第三十八章)。所以百姓只知道有朝廷的存在,但用不着千里上访,似乎自己与朝廷没有关系。

   其次的治国之道,就是第三十八章所讲的以“仁”治国。君王看似大有做为,兴利除弊,勤政爱民。臣下及百姓都赞扬他,但如同没有尺度就不能造出精细的器具一样,不以法治进行赏罚,君王就会出现失误。就算是君王雄才大略,赏罚得当,最终也会落得人亡政息的后果。

   再次的治国之道,就是第三十八章所讲的以“义”治国。君王出于私自的利益,兴事有为,横征暴敛,不顾百姓利益。百姓畏惧这个朝廷。但正如老子所说的:“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第七十四章)”这样的朝廷,如果压迫的老百姓没有活路了,也就离被推翻不远了。(第七十二章:民不畏威,则大威至矣。)

   最次的治国之道,就是第三十八章所讲的以“礼”治国。表面上全是华华礼仪、昭昭仁义,大街小巷全是道德说教,同时推行的却是贵族世袭、等级礼制。强迫百姓做“礼”的表演,百姓只能在背后侮辱咒骂朝廷。百姓对这样的朝廷毫无信任,国家如同一盘散沙, 危如累卵。

   君主治理国家应当抱守天道,不以私情害法,不以私欲妄为。 唐太宗说:“我每次临朝听政,想说一句话,都要再三考虑,恐怕对百姓带来危害,所以不多说话。”(3)这是对老子“犹呵!其贵言”最好的解释。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讲道:“由于有罪而受到诛罚,民众不会怨恨上级长官……,因为有功而受到奖赏,臣子不会感激君主的恩德……”。(4)慎子说:“君主依法治理国家,而不用凡事亲为,那么万事皆决断于法,有了以法决断,每个人都根据自己的所作所为受到相应的奖赏和处罚,而不把幻想寄托在君主的私人爱好上,因此人们心里就不会产生怨恨,全国上下就会和睦相处”。(5)这样才能在臣下和百姓当中取得诚信,树立威信。

   天下如果有法治,百姓用不着处处拉关系结党羽,能自立自为。成就事业讲述功劳之时自然就会说:“这是我自己干出来的”。用不着感谢皇恩浩荡,没必要给领导戴高帽子。

    只有全面的了解一下先秦诸子百家,才是根本理解《老子》的含义。儒、法、名、墨、兵、农、纵横、杂……,等百家之学的哲学基础无不由道家而出。其中关系最为密切的当属法家。纵观世界历史横览东西文明,法治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两千五百年前,伟大的华夏族先贤,用他们的智慧和经验,总结出了天道运行之理,并且实践了以法治国统一东亚大陆的壮举,把东方文明的基因永远写入中华人的血液。虽然我们经历了暗暗黑夜,但昨天的记忆,还在我们的心中,往圣的智慧,将是我们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动力。

  注释:

(1)楚简本为“成事述功”,帛书甲乙本皆为“成功遂事”,流行本为“功成事遂”此从楚简本。

(2)《六韬·文韬·赏罚第十一》载:“文王问太公曰:赏所以存劝,罚所以示惩。吾欲赏一以劝百,罚一以惩众,为之奈何?太公曰:凡用赏者贵信,用罚者贵必。赏信罚必于耳目之所闻见,则所不闻见者,莫不阴化矣。”

(3)《资治通鉴·唐纪》:上曰:“朕每临朝,欲发一言,未尝不三思。恐为民害,是以不多言”。

(4)《韩非子·外储说左下》:“以罪受诛,人不怨上,跀危坐子皋。以功受赏,臣不德君,翟璜操右契而乘轩”。

(5)《慎子·君人》:“大君任法而弗躬。则事断於法矣。法之所加。各以其分。蒙其赏罚而无望於君也。是以怨不生而上下和矣”。


相关文章:
·华军:跨越两千年的时空,问道商君
·翟玉忠:美国新经济运动与老子“小国寡民”思想
·梁涛:《大学》“诚意慎独”章解读(三)——“慎独”新解
·陆寿筠:“中体西用”新解
·华军:商鞅变法不是军国主义,而是“强国主义”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