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法家研究
陆寿筠:执而不着——中国道家的人生态度 
作者:[陆寿筠] 来源:[] 2020-02-23


 “执而不着”这一说法,最早是14年前笔者学佛、学道过程中,在一篇博文中提出的是对道家人生态度的概括。这种人生态度的另一种表述就是南怀瑾先生所提倡的“以出世的胸襟,办入世的事业”。

   人生在世,有所追求,一般来说这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而一些有益于社会、但不能轻易达成的追求,则需要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这种精神我们通常就用“执着”二字来描述。我们可以说某人执着于某种追求、某种理想、某种事业,等等。只要这种追求、理想、事业对于社会是有益的,本身是正义的、崇高的,无论其规模大小,大到人类的解放事业,小到个人的艺术爱好,我们都会赞扬这种执着精神。这样的赞扬当然是应该的我们说“执而不着”不是要否定这种执着。

    那么,“不着”又是什么意思呢?

    在这里,“不着”就是“不着相”。因为根据道家、佛家的世界观,一切形相说到底都是无可执着的混沌空相。人生在世的这个世界,包括人本身,是人的有限的意识功能将那个终极的混沌空相局部性地勾勒、化现的结果。所以,我们的五官平时感觉到并且有所执着的那些东西,都是我们主观的幻觉,就像道家《庄子》“庄生梦蝶”一景中分不清自己究竟是人是蝶那样。

    或许有些人会说,我才不管自己是人是蝶、是真实还是虚幻,我只要在有所追求、有所执着的努力中过得快活、有意义、能达到心理满足就可以了他们所不知道的是:如果能够领悟到“无相可着”这一毕竟真相,那么他的世间追求就会更容易实现,在任何情况下他都可以“过得快活、有意义、达到心理满足”。这是因为:

    不着相,可以让人不受私欲的羁绊、奢欲的挑动,而保持一种清静、平和的心态,不计较一时一事之得失,包括来自外界的褒贬荣辱,顺不骄,逆不馁。所以凡事都能顺道而行、顺势而为。凡有所决策,不守旧,不盲动在时机选择上恰到好处,就是顺时而为。得道者在天下有道时活跃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包括政治舞台。而在天下无道时,他们虽然可能隐居山林,但他们的思想不会隐居而依然眼观天下、紧跟形势,时刻等待着以自己的智慧服务苍生的机会。一些既懂政道又懂医道者,则在天下有道时从政,天下无道时退而从医,灵活潇洒,总不离济世救民之道。道家的哲学上至形外、下至世间,贯通自洽、彻底圆融,其所包含的阴阳平衡之道渗透一切人事,深得千变万化之奥妙。故有“上医治国、中医治人、下医治病”一说。医道即是政道,只有服务层次之分,没有价值高下之别。而且无论从政从医,都能灵活自如,不拘泥于一方一策,既不教条主义,也不机会主义。

    总之,既有所执着,也有所“不着”。不着,能更好地有所着。既不着于世间形相,也不着于出世求仙。着于出世也是一种执着,也要不得。这并不排斥一时的闭关修炼,以求证道境、佛境。但只要活在人世,总得有所执,有所求,求温饱、求安身、求人际和谐、求精神安顿。所以,即使长期修炼者一般也应尽量担负起人世责任,或有所交代。(凡事都有例外,不排除个别人士确实需要全身心隐修的情况。)

“执而不着”所概括的道家人生态度,首先体现在此学派的老祖宗老子和庄子身上。他们既入世著书,又超然物外,用身教和言教带动人们活得潇洒、舒坦、满足,达到了人生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


(作者系旅美学者,新法家网站英文版总编,著有《人类向何处去:新世纪意识形态之较量与重组》,该书由九州出版社2013年出版,被称为“一部继往开来、开创体系的理论著作”。)



相关文章:
·李英华:中国古代政教思想及其制度研究——古代政教文明的基本特征(下)
·李英华:中国古代政教思想及其制度研究——古代政教文明的基本特征(上)
·胡春雨:王道荡荡——孙中山与现代中国
·李英华:中国古代政教思想及其制度研究——研究的立场、原则与方法
·白彤东:中国是如何成为专制国家的?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