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时事述评
易华:丝绸之路推动中国逐渐形成金玉双重崇拜文化 
作者:[孙自法] 来源:[中国新闻网2015-05-21] 2015-05-26


  中新社香港5月21日电 (记者 孙自法)“玉崇拜是中国文化精神的底色,金崇拜又增加了光彩。”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易华研究员表示,通过丝绸之路进入东亚的金文化,与东亚固有的玉崇拜逐渐形成了中国文化的双重象征。

   应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中国考古艺术研究中心邀请,易华到访该中心与香港学术界同行交流并发表《玉振金声丝路开》主题演讲。他21日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说,青铜之路(有学者称黄金之路)将欧洲和东亚纳入了以西亚为中心的古代世界体系,丝绸之路又加强了东亚与西亚、欧洲的联系。只有将丝绸之路与青铜之路、玉石之路结合起来研究,才能全面系统地理解中华文明的形成过程及其与欧亚大陆文化交流和互动的历程。

  易华介绍说,张骞开通丝绸之路以前,东西方已有交通,有人称之为史前丝绸之路,也有人称之为玉石之路或青铜之路。1966年日本学者就提出中国古代存在一条与丝绸之路并行的玉石之路。20世纪70年代河南殷墟商代妇好墓中出土700多件玉器,大多是软玉,不少人联想到新疆和田玉。1994年臧振发表“玉石之路初探”明确提出“玉石之路”概念,将良渚、石峡文化玉器与西域联系起来,认为开通玉石之路的可能就是以玉为兵的黄帝族,并宣称玉石之路是丝绸之路的前身。

  “黄金有价玉无价。玉石之路十分重要,青铜或黄金之路更加清楚。”关于玉石之路研究不少,但共识不多,包括开通时间难以统一、路线难以确定等。青铜之路研究者虽相对较少,但其起始年代和走向却相对清楚。

  作为这方面研究代表学者之一,易华认为,青铜之路与丝绸之路是一对相辅相成的概念。青铜之路活跃于夏商周三代,几乎没有文字记载,主要是由西向东传播青铜与游牧文化。丝绸之路繁忙于汉唐宋元时代,主要是由东向西传播丝绸与定居农业文化。两者先后相继而方向相反,可以说是青铜之路诱发了丝绸之路,丝绸之路取代了青铜之路。

  他说,玉崇拜在东亚至少可以追溯到8000年的兴隆洼文化,是东方文化的象征;金崇拜在西亚可以追溯到近万年前,是西方文化的标志。夏代开始出现金器,标志着西方青铜游牧文化与东方定居农业文化进入碰接与融合的新时代。

  夏商两代约1000年,这一时期中国境内迄今出土的黄金共仅千克,却足以表明华夏金崇拜从无到有的过程,到周代特别是东周黄金才大量出现,至秦汉则形成玉振金声局面。夏商周三代之前流行玉帛之礼,三代以后出现金与丝织成的金锦,金缕玉衣、金书玉册等也是东西文化交融的独特结晶。

  丝绸之路上有多处玉门关与金关,玉石与以金器为代表的金属也一直是丝路上流通的主要物质。易华透露,配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他即将出版的学术研究专著《丝绸之路上的金与玉》,将系统论述丝绸之路上金与玉及其互动关系,阐明丝绸之路的由来和意义,希望加深人们对丝绸之路的了解与认知。


相关文章:
·孙昊:交流互鉴是丝绸之路的历史底色——兼评“游牧者缔造丝路”说
·翟玉忠:维纳斯走过的史前丝绸之路(下)
·翟玉忠:维纳斯走过的史前丝绸之路(上)
·高睿泽:读易华先生《夷夏先后说》有感
·韩建业:再论丝绸之路前的彩陶之路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