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谈天说地
侯会:舶来品“信仰”一词译自梵语 
作者:[侯会] 来源:[网友推荐] 2014-06-06


编者按:各国人都有信仰,只是东西方的信仰方式不同,中国是泛神论,广泛信仰,注重信义,而不是信神。西方是有神论,顶礼膜拜,有教规,有戒律。中国的信仰大多渗透在圣人、聪明人的言行中。中国人的信仰广泛,不狭隘,不偏执,不会发生宗教战争。说中国人没信仰完全是小巫嘲笑大巫。在各国宗教衰落之后,中国人的信仰方式将是人类信仰方式的取向。作者系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如今全社会都在谈论“信仰缺失”,然而“信仰”一词自何而来?

    信仰原是个外来词语,源于梵语sraddhā ,唐代佛书《法苑珠林》将其译为“信仰”。——佛教强调,在修行之初,先要建立起坚固不可动摇的信心,因此,在“信、解、行、证”中,把“信”排在首位;颇有些“信则灵”的意味。

    “信仰”也可写作“仰信”。把这个词拆开来,“信”是相信、信奉,“仰”则有仰视、依赖之义;合起来一看,便带有一点迷信与盲目崇拜的味道了;转化为名词,又指所崇拜的目标。在近代之前,这个词儿多与宗教有关。

    中国人自古以来信仰的宗教,多是外来的(道教是个例外,但也从外来宗教中吸收借鉴了很多东西)。——人们大都误认为中国人很保守,其实大不然。中国人骨子里特别容易接受远域他国的新异思想,“远来的和尚会念经”嘛。例如您在国内旅游,会发现佛寺无所不在,您想过没有,那就是中国近两千年对一种外来宗教顶礼膜拜的物化标记啊。

    在某些时代,佛教信仰曾达到举国若狂的地步。例如在北魏,几乎所有国帑收入、百姓积蓄都被拿来兴建佛寺、开凿佛窟;在南方,同样是“南朝四百八十寺”、全国山河一片“黄”。一时间全中国都卷入佛教信仰的狂潮!

    除佛教之外,中国接纳的其他外来宗教信仰还很多。例如基督教在唐代已传入中国(那时叫“景教”)。创立较晚的伊斯兰教在唐代也与中国有所接触,但较大规模进入则始于元代。

    此外,早就进入中国的还有“祆教”(祆读先)、明教等等。祆教即源于波斯(今伊朗)的琐罗亚斯德教,俗称拜火教,一度曾在我国西北、西南地区流行。我曾写文论证,二郎神的前身就是祆教中的雨神。

    明教又称“明尊教”,源头也是波斯的一种古宗教——摩尼教。明教于宋代盛行于江浙一带。该教与基督教有些瓜葛,教典之一的《夷术经》其实就是《耶稣经》。

    摩尼教本来倡导吃素爱人,可进入中国后几经转述,竟变形变味,开始宣扬杀人,说杀人是“救苦”、“度人”,谁“度”的人多,谁就可以成“佛”!北宋末年的方腊起义,据说就是以摩尼教相号召的。南宋初年洞庭湖起义头领钟相,据说也信仰摩尼教。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元末农民起义也是利用明教组织群众,故起义军中有大明王、小明王,而朱元璋定国号为“明”,也源于此。——据朋友说金庸小说中也介绍过明教,恕我孤陋,金大师的作品至今还未拜读。

    至清代的太平天国运动,其实也是借助外来宗教信仰——基督教。之前我对于太平天国运动颇有好感。有一年我到郊区一所进修学校讲课,晚上住在资料室,在一本学术刊物上读到:1858年英法联军炮轰大沽口、胁迫清廷订立屈辱的“天津条约”,太平天国头领居然致电向英国人表示祝贺。由此我对太平天国的印象一落千丈!

    本来英国人对同样信仰上帝的太平天国很感兴趣,后来却反身去支持清廷。因为英人发现,宗教的救赎精神在这支起义队伍中被杀人如麻的血腥暴力所取代!(当然英国人支持清廷也有其自身利益的考虑,这是不言而喻的)其实太平天国信仰的根本也不是正牌基督教,不知是一种什么样的杂交怪胎。

    您当然看出来,我说这些,丝毫没有贬低宗教的意思。我至今还没有信仰任何一种宗教,但我对每一种宗教都抱着敬畏的态度。宗教的博大精深,远非我这个门外汉所能略窥一斑。我说的,只是我所了解的某些外国宗教信仰(而且多数是已消亡的)在中国历史上被扭曲的传播轨迹,并由此引发我对中国传统思想的一点反思。

    其实中国人的老祖宗孔孟是不讲“信仰”的,“信仰”这个词不见于儒家经典。宗教信仰的对象是神,神是超自然、超理性的。孔孟虽然也受到后人的追捧,却至多被捧为“圣人”、“先师”,还踏踏实实地留在人间。他们的理论,也是从人性讲起,根据我个人盲人摸象式的体会,孔孟所讨论的核心问题,无非是“人之所以为人”的问题;也就是说,探讨人跟兽的区别在哪里;人应当怎样做,才能跟狼豺犬豕拉开距离!

    这样的话题对于我们是如此贴近,又十分容易理解和践行。比起任何一种外来宗教信仰,似乎更符合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及认知习惯。尽管遭受严重破坏,但我们毕竟有着积淀数千年的人文基础,一些东西已溶入血液,唤醒也更容易。如若全盘否定,我们中国人的根又在哪儿?无论到美国、俄国还是古波斯、古希腊,恐怕都找不到。

    当然对儒家(包括诸子百家)思想,也需要有所批判和扬弃,取其精华,剔其糟粕(例如我认为孟子的思想就比孔子更进步些)。有了这个基础,再将国外的先进思想理念吸收进来,岂不善哉?

    日前与一网友对话,对方说:“我从来没为‘五千年文明’而骄傲过!”听了这话,我不禁大吃一惊!说这话的人年纪已经不轻,这更令我不安。我深感在今天拜金猖獗、“信仰”缺位的情势下,厘清思想,认准爹娘,选对路径,理性补课,是十分必要的。

    至于有了这样一层自己的“底色”,再“信仰”什么、借鉴什么,也就有了基础——我不反对信仰,信仰自由是宪法赋予每个公民的权利。


相关文章:
·陆寿筠:中国有超越宗教信仰的终极道义
·陆寿筠:终极信仰的社会意义
·九刀衣:伟大的共鸣——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传统信仰体系的完美契合
·陆寿筠:只有非宗教的道信仰才是哲学的终极
·边芹:被静悄悄抽空的信仰——我们怎么会落到这一步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